过去这些年,我们一起经历了从“做一家20年的好游戏公司”到今天“做一家值得朋友们推荐孩子来实习的公司”的转变。看似一句话的变化,实则是我们对“公司是什么”“我们为什么在一起”这两个根本问题的重新回答。
以前的愿景,是我一个人的梦。那时候,我希望我们能在游戏行业里扎根二十年,做出让玩家喜欢、让自己骄傲的作品。那是一个创始人的梦,一个关于事业、关于产品的梦。它有激情、有方向,但更多的是“我”的梦。
而现在,我希望我们一起造一个梦。这个梦,不再只是我一个人的,而是能装下每一个人的理想、成长和骄傲。它要能让每个同学觉得:在这里工作,不仅仅是谋生,而是能让自己变得更好;能让家人放心;甚至能让朋友愿意把孩子送来实习。
这句话的背后,其实是我们对“好公司”的重新定义。
过去我们讲“好公司”,更多是讲产品、讲成绩、讲收入。那当然重要,但它只是“事”的一面。现在我们更想讲“人”的一面——一个公司好不好,得看它能不能让人变好。能不能让人学到东西、受到尊重、看到希望。
所以,当我们说“值得朋友们推荐孩子来实习”,其实是在说:
我们希望公司是一个让年轻人能学到真本事的地方;
是一个让人敢提问题、敢犯错、敢成长的地方;
是一个让人觉得“在这里干几年,值”的地方。
这不是一句口号,而是一种责任。
它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成为“值得信任的成年人”。
你带人,就要带得明白、带得真;
你做事,就要做得实、做得稳;
你沟通,就要讲道理、讲方法。
因为当有一天,真的有朋友的孩子来实习,他看到的不是公司logo,而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样子。
这也是为什么我说,现在的愿景不是“我在做梦”,而是“我们在造梦”。
造梦这件事,不是空想,而是要有结构、有支撑、有行动。
梦要能落地,靠的是每一个人都在为它添砖加瓦。
有同学可能会问:那我们是不是不再强调业绩了?
恰恰相反。
我们更要强调业绩,因为只有业绩才能让梦有底气。
但我们要明白,业绩不是目的,而是结果。
真正的目的,是让每一个人都能在这个过程中成长,能在团队里找到自己的价值。
我常说,管理的本质是管事,但关键在于管人。
“事”是结果,“人”是根。
如果人心齐了,方向对了,事情自然能成。
如果人心散了,再好的计划也落不了地。
所以,接下来我们要做的,是让“造梦”这件事变得具体。
比如:
——我们要让新人进来后,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学什么、成长在哪里;
——我们要让老同学带人时,不只是传技能,更要传方法、传态度;
——我们要让每一个项目组,都能成为一个小的“造梦工厂”,既能出成绩,也能出人才。
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转变一个意识:
从“我在公司打工”,变成“我在一起造梦”;
从“公司给我什么”,变成“我能为公司、为团队创造什么”;
从“我做我的事”,变成“我让别人也能把事做好”。
这不是鸡汤,而是现实。
因为一个公司能不能长久,不取决于它今天赚了多少钱,而取决于它能不能持续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有能力、有担当的人。
当我们能做到这一点的时候,二十年、三十年都不是问题。
最后,我想说:
“做一家值得朋友们推荐孩子来实习的公司”,不是一句轻松的话。
它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别人眼中的榜样。
它要求我们在面对问题时,不推诿、不抱怨,而是去解决;
它要求我们在面对分歧时,不争输赢,而是求共识;
它要求我们在面对困难时,不退缩,而是一起扛。
如果有一天,真的有朋友对我说:“我想让孩子来你们公司实习”,
我希望我能自信地回答:“来吧,这里有一群值得他学习的人。”
这,就是我现在的梦。
也是我希望我们一起去造的梦。
让我们一起努力,让这个梦越来越清晰,越来越真实。




